产业繁荣背后的价格波动:光伏产业链的挑战与机遇

2023-12-04 03:44:00
来源:光伏100

随着光伏产业日益走向成熟,产业链价格的波动成为了行业的重要话题。从硅料到组件,价格走势全线向下,引发了市场的不安和关注。本文将探讨光伏产业链在价格波动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的价格调整尤为明显。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下跌。以多晶硅为例,尽管下游开工率有所影响,价格在2月和7月~10月出现了小幅回升,但整体上仍呈现出大幅下跌的趋势。据业内多晶硅专家介绍,今年下半年多晶硅产能集中释放约在140万吨,相较去年底的240元/kg,目前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已下跌73%至65元/kg。

硅片环节紧随硅料价格,也出现了两次价格回升。但目前已经降至“史上最低价”,M10硅片由去年底的6.7元/片降至2.3元/片,G12硅片由6.7元/片降至3.3元/片,跌幅均超过50%。值得重视的是,随着硅片价格的“俯身下冲”,隆基、中环两大硅片巨头的月度价格公示也都停留在9月底。

作为技术变革的核心环节,电池片价格也经历了大幅下跌,182mm PERC电池片和210mm PERC电池片跌幅分别达到56%和39%,是目前全产业链价格跌幅最小的。而182mm TOPCon电池片,5月至今,7个月价格跌去一半。

182、210双面双玻PERC组件均价由去年底的1.915元/W分别降至目前的1.03元/W、1.07元/W,跌幅40%以上。近期,无论是大型组件集采开标价亦或组件中标价,都呈现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趋势。某分布式光伏项目中,550Wp组件中标企业报价0.94元/W;某央企n型组件集采出现0.919元/W的超低报价。有业内人士指出,“1元/瓦的组件价格,全产业都难以盈利。”

产业链价格“跌跌不休”的推手之一是市场广为担心的产能过剩。以最为喧嚣的硅料为例,2020~2022年,硅料扩产规模高达400GW以上。硅业分会预计,2023年底国内硅料供应量将达160万吨,可支撑光伏装机量630GW。而第三方咨询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在400GW左右。其他环节同样“疯狂扩张”,有数据统计,若所有扩产公告如期落地,则2023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将纷纷超过900GW。

早在5月的SNEC展会期间,已有多位行业大佬预警产业危机,甚至作出预测,未来两三年或有超出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下半年,洗牌已然开局。8月,乾景园林宣布终止3GW异质结电池、组件项目定增;9月,重返光伏行业的向日葵,终止8亿元TOPCon设备采购合同;11月,乐通股份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大幅减少对HJT电池项目的投资规模……新晋玩家显然率先受到冲击,据透露,有企业设备未使用即面临低价转让的窘境。

然而,对于行业“寒冬”,中国光伏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公开会议上表示,过度关注行业短期波动而忽略了长期的确定性。当下的波动、优胜劣汰、去伪存真加速产业出清,实际上对于技术进步、降本增效极为有利。

那么,产业链价格何时回归正常?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表示,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全行业原计划的大规模产能出现烂尾或搁浅,行业调整时间会短一些。据他判断,到2023年底,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光伏项目将开始烂尾,大批处于投资计划中的新产能将不得不终止。另一家龙头企业观点基本一致,未来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头部企业通过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个别头部企业受到资本市场再融资收紧的影响而放缓新产能投产节奏;二、三线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退出行业特别是在春节前后;随着部分企业规划的新产能放缓、暂停甚至取消建设明年下半年的市场竞争格局大概率好转。

特别声明:本文中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差错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TAGS: 光伏资讯 光伏产业链 光伏价格 硅料
编辑:光伏100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没有了
相关资讯 更多>>